〘Fun鬆夫妻:供需平衡的哺乳計畫〙瓶餵&親餵的比例與哺乳最佳工具組合

〘Fun鬆夫妻:供需平衡的哺乳計畫〙瓶餵&親餵的比例與哺乳最佳工具組合

雙和醫院出院後,終於是按照原訂計劃到健康路上的國泰產後護理中心坐月子。國泰的專業護理人員協助我們與早產的諾亞寶寶培養出良好的默契。在月中的時候Anita採取比較彈性的哺乳方式大部分時間親餵想休息放鬆的時候則是請護理人員瓶餵代勞。為了獲取這樣的彈性,沒有親餵的時間還是按時擠奶,並備妥一罐配方奶以便不時之需!諾亞出月子中心時體重從2205g長到2950g,奶量也從45ml進步到80ml4小時喝一次奶並且供給大於需求原本天真以為一切從此一帆風順的Anita,才知道自己好傻好天真呀~

回家對寶寶而言是全新的環境讓諾亞多少不太安定,加上新手爸媽第一次要24hrs全部包辦:洗澡、換尿布、餵奶、哄睡。還有很多痛哭失聲的狀況劇像是脹氣、腸絞痛、驚嚇反射等也是有得我們學習適應的。於是在這種不能隨意把嬰兒推回去休息、又睡不飽的日子Anita奶量自然而然地跟不上寶寶的食量,並且下降了?!

Anita 一開始回家是以「親餵」為主是因為可以刺激泌乳量寶寶有親密的時光,還有很重要的可以省去溫奶與洗奶瓶的麻煩。但是睡不飽又疲憊的時候,奶水很快地就跟不上寶寶增加的速度了!按照「親餵的標準」寶寶餓了就應該要親餵,來刺激媽媽泌乳量慢慢跟上進度。所以我們從每四小時親餵一次的標準降到每兩小時甚至一個半小時一次?!奶量明顯不足的我看著寶寶哭著吃不飽的臉,加上自己的作息全部綁在餵奶、拍嗝、哄睡的無限循環裡週期間隔還越來越短,白天在家一打一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半夜也要頻繁起來親餵加上寶寶容易脹氣腸絞痛很難哄睡完全睡不飽,真的十分憂鬱想哭

 

經過這一連串的波折,我把親餵的比例調降開始瓶餵,也著手找了些天使級的工具來幫助自己哺乳更順利自在。現在好不容易調整好作息與母乳供應量,Anita 整理出自己的「瓶餵 v.s. 親餵 の 供需平衡哺乳計劃」心得筆記,希望多少對大家有幫助!

「瓶餵v.s.親餵供需平衡 の 哺乳計畫」追奶路上不孤單 3 個心得小分享:

1. 確認目前寶寶需求の奶量為何?如果奶量不足我們還差多少呢?


當親餵時發現寶寶吃不飽「尋乳間隔縮短」或瓶餵母乳時「庫存不足」都是奶量不足的一種表徵。同在科技業工作許久的夫妻倆,在目標導向KPI上有種執念,這精神不自覺也拿到哺乳這件事上了!母乳的製造要確定目標KPI,才能達到供需平衡的產能?!所以我們把衛福部公布每個階段新生兒平均體重與所對應的需求奶量做成一個對照表,給大家一個平均值對照參考,公式也附在圖表下方。最好還是建議用自己寶寶的體重帶入公式來換算奶量唷早產兒的對照方式記得要依照減齡後的月份(減齡計算法也列在下面嚕)來對照!

2. 定時定期的哺乳作息&瓶餵v.s.親餵的比例:


剛回家手忙腳亂的新手爸媽,常常都是等到寶寶大哭不已才開始準備換尿布呀、餵奶等等的。但寶寶焦躁可憐的哭聲,卻也給媽媽無形的心理壓力導致「催產素下降」,也就是導致母乳分泌下降!另外母乳的分泌是大腦傳達指令的,不論親餵與否時間到了就擠乳或餵奶對於大腦下指令來穩定乳汁分泌是十分重要的。那麼供需平衡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跟寶寶的作息默契


Anita目前在家育嬰,但也有很多 side projects 無法在不確定親餵寶寶喝的奶量間隔很短地一直親餵,所以還是採取瓶餵為主、親餵為輔的方式在家哺乳。這樣一來,寶寶每餐到底喝了多少母奶&餐與餐之間的間隔就比較好規劃、確定寶寶進食充足,也減少不明哭鬧的時間!在追奶期間與諾亞在家的作息循環是換尿布⇒瓶餵⇒拍嗝⇒熱敷按摩(刺激奶陣)擠奶 像我這種金魚腦袋,怕錯過時間、常常奶餵了或尿布換了又忘記,就可以設定鬧鐘」並用app紀錄」來提醒自己!(Anita用的是日本的Piyo日誌中文版app) 

當然要擠奶又要瓶餵:溫奶、洗奶瓶這種重工的工作看起來有點浪費時間,在家選擇親餵明顯是比較方便的作法。可是當奶量不足,親餵不知道量,寶寶一直吃不飽哭鬧導致母嬰兩人作息大亂時,我策略性採用把奶水先擠出保存「下餐瓶餵」,奶水累積存量不足的那餐則先用「配方奶」瓶餵的方式。母乳保存重點請看這篇:〘Fun鬆夫妻:早產初乳追奶記〙 手擠初乳、早產追乳與母乳保存の分享)


這雖然不是個很好的做法,有一方說法是孩子餓就要親餵才能確實增進奶量。所以另一方面我還是會增加擠奶頻率:
多時間、多次數地刺激乳房、夜間一樣定時起來擠奶、平日多吃喝湯湯水水(一天至少要3000 ml) 與補充卵磷脂等。對我來說定時把奶水擠出來真的是比較好追蹤進度又不會被餵奶這件事給綁架了時間~


Anita 瓶餵與擠奶白天都是3~4小時一次,追奶期間會縮短到 3小時擠一次奶多刺激一下!三個月大的諾亞已經可以睡過夜了,我們在夜間睡前的那餐會餵稍微多一點奶量 (大約從100ml拉到120ml,但主要還是看諾亞那天的食量狀況) 來幫助諾亞睡過夜,這樣一來晚間餵奶間隔就變成5小時!清晨的餵奶則採取親餵的方式,免去睡眼惺忪走去溫奶與洗奶瓶的時間


親餵」是提高泌乳素刺激奶量」的好方法,當奶量不足的時候建議增加親餵的次數,親餵時可以與寶寶同時脫掉上衣 skin to skin 肌膚接觸來喚醒大腦分泌乳汁。雖然孩子睡過夜,深夜無需進食我還是會半夜時起來擠奶一次,因為深夜的泌乳激素比較高,奶水也會比較多唷!親餵後可以用「電動擠奶器」或「手擠母乳」持續刺激乳房把乳汁排空,大腦就會分泌更多乳汁來供給了。


值得一提的是,親餵的時候盡量以
同一側乳房為主,不夠時再換側。因為寶寶吸允時的「前段母乳」乳糖含量較高,而「後段母乳」會含有較多的脂肪與營養價值。親餵時等到寶寶自然鬆開乳頭,並測試無「尋乳反應」(用手輕輕地點一點寶寶的嘴唇附近看寶寶是否張嘴想要吸允) 表示寶寶吃飽嚕。親餵後還有脹奶就可以把剩下的乳汁擠出直到乳房變鬆軟即可唷!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nita 心中的最佳哺乳工具組合

 

擠奶時間這麼長與頻繁,追奶追到眼花的我在某個無眠的深夜,double click⇒對ApplePay螢幕微光微笑一下 ♥ 買下了 Hegen 電動雙邊擠乳器 Haakaa 免手持內衣!換算一下,哺育母乳的媽媽如果每次擠奶 30 分鐘 3 小時擠一次奶,一天至少花 4 小時擠奶  (不包含瓶餵與清洗的時間)。這投資還算滿划算的!

一開始使用他牌「單邊擠乳器 (需插電)」,後來轉換成 「Hegen 雙邊擠乳器」。雙邊同時擠乳不只讓擠奶省掉一半時間,加上它很輕巧安靜、可充電不需要插著插頭使用,搭配上Haakaa的免手持內衣讓擠奶變得很輕鬆方便!把兩隻手空出來打電腦工作、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走去洗奶瓶或安撫寶寶,這件事對白天一打一的媽媽真的是天使級的重要!

另外,也要大力表揚一下台灣品牌的Mamaway的月亮抱枕。這顆抱枕在我懷孕初期就在朋友的慫恿下購買了,果真在懷孕中後期睡覺時派上用場,減低肚子的壓迫感!沒想到生完孩子後,月亮抱枕也成為餵母奶的超神奇好幫手,把抱枕圍在腰際輕輕把寶寶放在抱枕上,餵奶很輕鬆、寶寶也舒適!

堅持哺育母乳不僅是為了提供給寶寶最好的抗體與營養,也是有媽媽的小心機的:哺育母乳不僅可以幫助產後子宮收縮加快惡露排空之外,
還可以消耗熱量恢復體重 (平均100ml的母乳可以消耗60~70大卡熱量呢!)最後還是要再次提醒充足的睡眠放鬆的心情足夠的水分 (至少3000ml) 與充足的熱量對於母奶的分泌是十分重要的 (即使產後減重也要攝取足夠熱量否則會使乳汁分泌不足唷!)。在乳量還沒追上的時候,也可以適當的補充卵磷脂來暢通乳腺或泡個澡、去按摩一下也是個很好放鬆促進乳汁分泌的好良方呢!辛苦的媽咪還是要記得好好犒賞一下自己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