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目前在家育嬰,但也有很多 side projects 無法在不確定親餵寶寶喝的奶量間隔很短地一直親餵,所以還是採取瓶餵為主、親餵為輔的方式在家哺乳。這樣一來,寶寶每餐到底喝了多少母奶&餐與餐之間的間隔就比較好規劃、確定寶寶進食充足,也減少不明哭鬧的時間!在追奶期間與諾亞在家的作息循環是換尿布⇒瓶餵⇒拍嗝⇒熱敷按摩(刺激奶陣)⇒擠奶 ,像我這種金魚腦袋,怕錯過時間、常常奶餵了或尿布換了又忘記,就可以「設定鬧鐘」並用「app紀錄」來提醒自己!(Anita用的是日本的Piyo日誌中文版app)
「親餵」是提高泌乳素「刺激奶量」的好方法,當奶量不足的時候建議增加親餵的次數,親餵時可以與寶寶同時脫掉上衣 skin to skin 肌膚接觸來喚醒大腦分泌乳汁。雖然孩子睡過夜,深夜無需進食我還是會半夜時起來擠奶一次,因為深夜的泌乳激素比較高,奶水也會比較多唷!親餵後可以用「電動擠奶器」或「手擠母乳」持續刺激乳房把乳汁排空,大腦就會分泌更多乳汁來供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