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彎道超車的斜槓人生
剛從在月中的講座到衛福部取得的資訊中,發現原來提倡親子共讀是從零歲開始的?! 我們不免懷疑這麼小的Baby真的聽得懂我們在說什麼嗎?就這樣半信半疑著開始研究起從零歲開始的親子共讀。Fun鬆夫妻和諾亞的「親子共讀X實驗小時光」:今天就來好好地分享一下我們的心得筆記吧!
索引
一般而言,大家對閱讀的好處都很熟悉。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增加字彙量、與學習新知。但對零歲的寶寶來說似乎是聽不懂故事的內容,那早期開始親子共讀對他們的好處究竟有什麼呢?
1. 增進親子互動與寶寶建立愛、信任與安全感2. 早期寶寶的大腦開發&訓練視力與聽覺3. 和寶寶多說話:增加字彙量與辨別聲調情緒4. 提升注意力、記憶力與學習社交溝通技巧5. 提供寶寶認識真實世界所需的知識6. 激發寶寶的好奇心與想像力7. 慢慢分辨真實與虛構的世界8. 從小培養寶寶閱讀的興趣與習慣
寶寶的小腦袋就像海綿一樣從出生開始就迅速的吸收各種環境的刺激與資訊,尤其0~3歲是寶寶的腦部黃金發展期,他們瘋狂迅速地吸收各式各樣的資訊,研究報導指出孩子在三歲以前從照顧者那裡聽到的單字越多,大腦開發就越好相對地智商就越高。另外,從小培養小孩對書本的熟悉感與興趣,可以減低他們日後上學的壓力與透過閱讀自己找答案的能力,也滿符合#108年課綱的中心思想「核心素養」:培養孩子終身學習跟自己找答案的能力!但單方面對寶寶唱獨角戲的爸媽可能會覺得有點乾,這時候手上拿著一本有趣彩色的繪本或故事書,不僅可以刺激寶寶的興趣,也可以讓不知道該如何跟寶寶自言自語的爸媽提供說故事的腳本唷!
(Chall, 1996)
剛出生的寶寶視力範圍只有40cm。三個月內的寶寶視力範圍都還在60cm以內,只能分辨黑白雙色,而且注視能力維持3~5秒。這時候親子共讀建議使用幾何圖形的黑白圖卡,以25cm的距離緩慢的移動圖卡來訓練寶寶的眼球運動。爸媽可以輔助聲音來介紹黑白卡上的線條跟圖案吸引寶寶注意力。
這時候寶寶的脖子硬了!可以轉頭並隨物體聲音移動,也開始可以看到黑白以外的色彩。建議可以使用插圖簡單色彩對比大的彩色圖卡 (建議一開始不要超過三個顏色),或是可以讓寶寶咬、撕、丟,而且安全柔軟的布書。
這時候的寶寶可以翻身,對周遭物品更好奇想探索。這時候圖片大且顏色對比鮮明、故事情節簡單有趣、互動性高的多功能結合書很適合激發寶寶的好奇心、想像力與互動探索的慾望。像適合親子互動的手偶書 (puppet books)、具韻律節奏感可以一起唱給寶寶聽的音樂書 (music books)、訓練寶寶認識不同質感發展觸覺的觸感書 (touch & feel books)。
這時候的寶寶會走路、學說話並有意義的叫爸媽。互動性高而且愛玩。可以主動拿書找父母讀,邊聽故事邊玩。這時候閱讀更直接地幫助孩子練習語言發展。適合孩子的書有厚紙板頁讓寶寶練習翻頁的硬頁書 (board books)、押韻有節奏有豐富語調且朗朗上口的語感書 (rhythm & rhyme books)、翻開驚奇訓練寶寶手指肌肉與精細動作發展的翻翻書 (lift- the-flap books)。
孩子可以接受文字篇幅大,圖片較少的書籍,像童書 (children’s book) 與 繪本 (picture’s book)。他們喜歡挑戰不依賴大人與圖片,讀出已認識的字並試著忽略沒學過的字來解讀書本的含義。
佈置一個溫馨的閱讀小角落(reading corner):一張扶手椅、立燈、舒適的地毯加上展示型的書報架。在這個小角落適合進行哺乳或親子共讀的親密時光!挑個寶寶吃飽喝足開心愉悅的時機,把寶寶放在大腿上擁抱著並共同面向故事書,在舒適的角落進行親子共讀可以給寶寶愉悅的暗示,讓這個每日的小時光更令人享受!把讀本放在展示型書報架上,封面朝外可以更吸引寶寶的目光。培養日後主動拿書過來請爸媽念或自己閱讀的習慣。
大家有看過義大利經典電影「美麗人生」嗎?劇中創作俱佳的的爸爸總是運用豐富的幽默感、想像力與誇張肢體語言在逆境中和孩子玩遊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我們的寶寶此時不僅專注力不足,也聽不懂大人說話的內容,所以聽故事超過一定時間,容易分心躁動!這時候爸媽要靠著誇張的演技來吸引寶寶的目光:像是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與誇張的臉部表情、明確的節奏快慢與聲調起伏讓寶寶覺得爸媽很好笑,爸媽就像是個大玩具,唸故事就像是在玩遊戲!
1. 「有趣突兀的音效搭配」:在唸故事時不時發出驚嘆聲、模仿動物的聲音或發出有趣的噪音來製造新奇感,並利用鮮明的聲調起伏或營造有趣的節奏或韻律感來唸故事,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2. 「用自己的話說故事」:不一定照著故事腳本走,搭配故事書的圖案用自己平常和寶寶說話的方式看圖說故事,簡化故事內容讓寶寶可以輕易理解。嘗試用疑問句和寶寶互動,也可以自問自答。3. 「創造真實的互動感」:將故事內容對應手邊真實的物品提升臨場感,讓寶寶慢慢理解真實與虛擬世界的分別!像讀到介紹身體部位的書就可以捏捏寶寶的小腳丫,讓他理解這就是他的腳丫。4. 「誇張的臉部/肢體語言」:看著爸媽手舞足蹈跟臉歪嘴斜地說故事(Anita媽咪的最愛~)是可以讓寶寶邊聽故事邊咯咯笑的時候,適當的肢體碰觸也可以讓寶寶更有參與感而延長他們的注意力。5. 「製造屬於彼此的老梗」:在說故事時加入幽默感或重複的笑點,例如在某個故事的頓點,誇張的對寶寶的肚子吹氣讓寶寶咯咯笑!有趣且重複性的暗示會增加寶寶對故事的熟悉與親切感。
親子共讀不僅僅是為了寶寶的大腦跟語言學習成長做準備,更是培養親子親密與信賴關係的好時光!共讀的時間不需要長但要持續,每天十分鐘到半小時都是很好的實行。手邊沒有書的時候,也可以帶寶寶環遊家中的物品好好介紹一番進行語言輸入!最後,記得需要在寶寶情緒安穩開心的時候進行:通常是吃飽喝足睡飽的時間點,不用堅持把一整本故事書念完。如果寶寶中途不開心,我們可以停下來休息一下或未完待續嚕!
後記:幸運的元旦寶寶諾亞竟然領到了五倍振興卷,正在思考如何在四月底前替諾亞把這筆錢花在有用之處?沒想到到信義誠品五樓的兒童館隨意逛逛,就KO了這包大紅包!當然Anita私心買了一套從英國回來就想要買的彼得兔全集,雖然諾亞至少要到國小才有辦法自行閱讀這套書,就讓為娘的中飽私囊一下,我們可以從床邊故事開始我讀你聽嚕~(至少Anita是這樣跟HC保證的 ^++++^) 事實證明花錢這件事是無需下定決心就可以輕易達成的 (´∀`)。。。五千塊紅包就這樣讓我們成為書店的大戶了!